从各充电桩行业从业者反馈:真的太卷了,似乎从2025年一开始,就直接进入决赛,根本没有缓冲的机会。
做充电桩的学人家搞充电站,卷服务费,运营充电站的也叫苦不迭,前两年还能做到两三年就能回本的充电站,现在几乎是不可能了,以前服务费是三四毛,现在是一两毛,跌了一半,甚至有的卷到几分钱。
为什么会这么惨,主要是供给大大增加了,像石油石化这样的国央企,包括很多的地方城投公司入场,公共充电站越来越回归到基础设施属性,而那些大站一打价格站,周围民营或者小站,几乎没的玩。
那在2025年,大家为了抢夺这个有限市场,价格战必然还会继续,从而导致充电运营商也会加速淘汰。
高压快充与材料升级:800V高压快充技术(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)与碳化硅器件应用,可提升30%输出功率并降低损耗(如特来电与宁德时代合作的600kW超充桩)。
模块化与智能化设计:阳光电源的模块化充电桩将故障率从15%降至3%,结合AI预测性维护降低40%运维成本。
针对沿海地区开发防潮防腐型号,东北地区强化低温启动性能,西藏等高海拔区域优化大气压适应能力。
开发“小直流充电桩”等差异化产品,如能效电气通过细分市场避开价格战。
中国液冷超充桩出口额年增150%,单桩利润为国内3倍,通过CE认证抢占欧洲市场(如华为、阳光电源)。
2025年普遍被视为充电站行业的“至暗之年”,服务费暴跌,国央企低价竞争、政策补贴缩水等多重压力交织,行业被迫加速淘汰洗牌。
多种困境下带来巨大压力,中小运营商又该如何存活下来呢?
动态定价系统:杭州试点通过AI预测供需,高峰溢价策略提升设备利用率22%
“充电+”增值服务:北京超充站改造等候区为“第三空间”,非电收入占比42%;星星充电桩屏广告年收益超5万元。
案例:光储充检充电站通过光伏发电、储能系统、智能充电、车辆检测及文旅服务于一体的新型能源综合体
对于充电桩运营商,能给到的建议是,如果你还想建新站,一定要控制成本,能建小站就尽量不要建大站,能建低压站的不要去建高压站,只有成本足够低,你才可能熬过这一轮周期。
如果你有车队资源,也可试着做重卡站,把控运力资源,确保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。
此外,关注目的地充电,城乡结合部枢纽型的场站,包括三线以下的县城市场,是可以投的,这些场站在2025年也会成为大家去抢夺的重要资源。
在这种内卷时期,伴随着充电桩3C认证“加持”,在2025年,那些落后的充电桩产能,以及落后的充电站,势必会加大淘汰洗牌,这是因为这个行业的粗放式增长已经过去了。
不过,每个行业都有低谷期/周期,遇到了,熬过去就好了,等充电需求上去了,并淘汰一批缺乏竞争力同行,那么自然就会回暖了。
关于本文,您还有什么需要补充,或者心得需要分享,请留言。或者加入“ 全国充电桩资源互通交流群”,进群方式: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“电帮主”,并发消息“进群”,自动获取入群二维码。